在美国的精心筹备下,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美、英、法、日、意、比、荷、葡、中九国参会。
会议正式议程有两项:1、限制海军军备问题;2、远东和太平洋问题。英日同盟问题是未正式列入议程的重要内容。会议于1922年2月6日闭幕。
英、美、日、法四国于1921年12月13日签署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条约》随即终止。
《四国条约》终结了英日同盟,为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清了障碍。日本虽丧失了扩张的国际支柱,但保住了既得利益。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和航母舰总吨位限额;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但日本本土和附近岛屿、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显然,这项规定对日本有利。
《五国条约》规定英美主力舰吨位均等的原则,使英国从此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922年2月6日,参会的九国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对中国有利,但实际上对于中国提出的众多收回主权的要求一个都未解决。《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的对华独占,又使中国回到了被群狼撕咬的局面。为美国排挤日本在华势力和进一步对华扩张创造了条件。
无疑,总体上,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完胜。
华盛顿会议本质上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则确定了战后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从而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的新体系,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战胜国达成的暂时利益妥协。但是,正如巴黎和会没有消除主要大国的矛盾一样,华盛顿会议也未能解决西方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本对会议结果的不满、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因素均决定了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矛盾必将日趋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