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人的餐桌上时常能见到它的影子,它是从来吃不腻的佐餐小碟,有了它,再平常的米饭也能变得色香味俱全,单独吃也是鲜辣无比,回味绵长。

它的名字有很多,腌豆腐、腐乳、卤腐等,做法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大理腌豆腐区别于其他地方用新鲜豆腐发酵腌制,而是用“毛豆腐”腌制发酵,“毛豆腐”长满白色的菌丝,看着有些奇怪,但用它腌制出来的腐乳口感细腻、醇香悠远。

“毛豆腐”变身前

“毛豆腐”变身后
为了探访腌豆腐的过程,我们来到了挖色镇大城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挖色位于洱海东岸中心地带,其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临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饮食文化,长期以来便是洱海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贸中心,其经济活跃、文化发达、民俗风情浓郁,是洱海区域白族本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一大早,大城村村民王丽香就在自家院子里摆好了瓶瓶罐罐,准备腌制今年的豆腐,“我们家每年12月份左右都要腌豆腐、腌菜这些,豆腐每次腌差不多1000多斤,能够卖一年。”

“腌豆腐最重要一个是盐的多少,放少了容易发酸变质,放多了会咸,难以下咽,我们都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放得味道刚刚好。”当被问到腌豆腐的秘诀时,王丽香自信说到。

制作过程
提前一晚将“毛豆腐”用盐腌制,让盐味充分融入豆腐。第二天准备好花椒粉、茴香粉、辣椒粉、干姜片、熟菜籽油、白酒。

腌制时先用高度白酒将腌制用的瓶子、盆冲涮一遍,以到达消毒的作用。

接下来在豆腐上分别加入花椒粉、茴香粉和高度白酒,随后用盆将豆腐表面的调料摇晃均匀。
01

02

03

再加入辣椒粉和少许油进行第二次摇晃,簸匀,让每一块豆腐上都裹满调料。


最后按照一层干姜片一层豆腐的形式,将豆腐均匀码入瓶子里,加入炼好的菜籽油就大功告成。


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和气温高低,腌制半个月至半年,待到豆腐微微发黄就可以食用了。

在大理,吃腌豆腐最配的应该是馒头、饵块和白粥这类原本平平无奇、风味寡淡的主食了。鲜红的腌豆腐裹着饵块、白粥,一口下去麻辣鲜香,各种味道混着米的香味直冲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夸张点说就是,“原来只能吃一碗,加点腌豆腐只怕是米饭都不够了”。

寒冬腊月,在大理,每家或多或少要腌制腊肉、香肠、豆腐等,家人慢慢等着它们“腌”入时间的味道,慢慢等着来年亲友团聚时,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这些“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