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汉丞相时,曾梦三匹马同食一槽,甚恶。因对其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干预汝家事。"后来"三马同槽"比喻图篡谋位。但曹丕不知道呀,"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一如既往地信任,护佑了司马懿。"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曹丕曹植的太子争夺战中,司马懿可为曹丕出了大力。等到曹丕病重,"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曹叡)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以上引语典出《晋书.卷一.宣帝纪》语中之"帝"即司马懿),随着魏明帝曹叡继续重用司马氏,司马懿父子看中机会,连续把持朝政,真的实现了"三马同槽",轻轻巧巧取代曹魏天下。
司马氏篡魏,与曹丕打压同族兄弟分不开的,直接对手曹植不用说了,九年间五迁封地,护卫的仅是二百老弱残兵,还直接斩了曹植的亲信谋士丁仪丁廙。另一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武力值超高的曹彰,因问了句"玺绶何在",便被设计害死,暴毙而亡。
至于其他妃姬所生的兄弟,提防戒备更严,分散各地,不许互相往来,还派驻"监国谒者",严密监视诸王的一举一动。如此一来,曹族子孙等同流放的大地主,享乐可以,却毫无干预朝廷军政的能力了。等中央政权一丢,曹魏立马改姓他人。
有鉴于此,晋泰始帝司马炎认为曹魏不给皇族实权,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致使自己轻易篡位成功的教训十分深刻,所以大封皇族,给以各亲王所封的郡为封国,一下封了27王。各王在封地自行任命地方官员,按封地大小自行设立编制不同的军队,地方军政大权全捏在了手中。
如果司马炎的继承人既使是个中人之资,晋朝初统全国,百废待兴,不折腾都能平稳发展,可惜司马炎看好孙子能继大统而不忍削司马衷这白痴的太子之位,致使司马衷登位后,皇后贾南风为满足私欲、专擅朝政,勾结藩王,屡次作妖。在外有实力的藩王同样觊觎中央权力,互相攻击,前后二次的动乱合称"八王之乱",彻底葬送晋朝国运。
动乱年间人不值钱,嵇康、潘岳、张华、卫瓘、卫恒、陆机、陆云等,大批饱读诗书且是文采斐然的顶级名人先后被杀,正如我们熟知的欧阳询《张翰帖》中所言:"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名气太大,身不由已,跑都跑不掉。张翰因不愿卷入晋室八王之乱,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 、莼羹、鲈鱼,辞官回故乡吴淞江畔,营别业于枫里桥,及时退隐,保全自身。

